有关三的成语
带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10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三茶六礼 |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
三复斯言 |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 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
日高三丈 | 犹日上三竿。 |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 比喻人多智广。 |
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
差三错四 | 颠倒错乱。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
三冬二夏 | 犹言三两年。 | |
三衅三沐 | 衅:以香涂身。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沐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
三夫之对 | 见“三夫之言”。 | 《晋书・王濬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
咸五登三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
三臡八菹 |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 |
一沐三捉发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 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 ||
九流三教 |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
三心二意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三阳开泰 |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牵三挂四 | ||
三蛇九鼠 | 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雪峰道: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未审此意如何?’师曰:‘一亩之地,三蛇九鼠。’ |
调三窝四 |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
日上三竿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宋・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
有三有俩 | 谓有富馀钱财。 | |
河清三日 | 《易纬干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 ”后因以“河清三日”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
《易纬乾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
三尺门里 | 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 | |
三秋一日 | ||
三上五落 | ||
推三挨四 | 推:推诿。 形容一再推诿拖延。 |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几次叫你做个手脚,你总是推三挨四,还打官话。” |
三浴三薰 |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 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薰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
三十六计 | ||
退徙三舍 |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
三人成市虎 |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挠椎。”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三的成语、带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