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天什么地的成语

含天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8条)

成语 解释 出处
呼天叫地 见“呼天号地”。 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指天说地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战天斗地 战、斗:泛指斗争。
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埋天怨地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震天骇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晋书・孙楚传》:“烟尘俱起,震天骇地。”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局天扣地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
语出《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推天抢地 形容乱推乱搡。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吁天呼地 呼天唤地。形容极度悲切。 南朝・陈・徐陵《檄周文》:“翊从潇湘,空竭关陇,荆梁左右,汉沔东西。吁天呼地,望伫哀救。”
扑天盖地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号天搭地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惊天动地 惊:惊动;动:震撼。
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说天说地
乌天黑地 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弥天亘地 弥:满;亘:横贯。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
跼高天,蹐厚地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语出《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
隐天动地
黑天摸地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嚎天动地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
高天厚地 ①比喻长久。②比喻深重。 明・吴承恩《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引:“高天厚地,共启长年。”
撑天拄地 犹言顶天立地。 《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开天辟地 辟:开辟。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唐・魏征《隋书・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流天澈地 形容液体漫溢。
格天彻地 格:感通;彻:贯通,深透。
感天动地。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洞天福地 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 宋・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钻天入地 形容神通广大,很有办法。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
普天匝地 满天遍地,普天下。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局天促地 窘迫无路。 王维城《新乐府》:“华工苦,华工苦,局天促地无门诉。”
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什么天什么地的成语、含天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