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的成语

带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5条)

成语 解释 出处
溜干二净 一点不剩,非常干净。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个冬天,花得溜干二净,一颗也不剩。”
二心三意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三言二语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朱自清《论朗诵诗》:“或者三言二语,或者长篇大套。”
七十二变 变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
唯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形容唯一的,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九回:“这件事儿,说也话长,真是江苏省内唯一无二的新闻。”
不作第二人想 除了这个人以外,不再考虑第二个人。形容某人的能力很高,不是其他人所能相比的。
两面二舌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宋・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女仆两面二舌、虚饰迭谗者逐之。”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市不二价 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凡圣不二 佛家语。指凡人与圣人虽然有所区别,但本性是一样的。 《宝藏论・本际虚玄品》:凡圣不二,一切圆满。
一不做二不休 休,停止。全句是说一件事情不做便罢,如果决定要做,所牵连出来的第二件事也要完成,否则绝不停止。本应写成“一做二不休”,为求语句的整齐,就用两个“不”字。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干脆做到底,绝不中途罢休。 关汉卿救风尘杂剧:“我著这粉脸儿搭救你女骷髅,割舍的一不做二不休,拼了个由他咒也波咒。”
心无二想 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上。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焉,盖上士所行也。”
百二金瓯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
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识其一不识其二 了解事物的一方面,不了解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战国・庄子《庄子・天地》: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析律二端 割裂曲解法律条文,随意加重或减轻罪名。指官吏徇私枉法。 《汉书・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
天无二日 日:太阳,比喻君王。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
知其一未睹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二意三心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二三其节 二三:指不专一。
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敌百。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见其一未见其二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足尺加二 比喻过分、过头。 高阳《慈禧前传》十:“在恭王自己接见的贺客中,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贺;只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马屁拍在马脚上’,惹得恭王大为不悦。”
一清二白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清・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二竖为灾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
比喻疾病缠身。
春秋・鲁 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誓无二志 二志:二心。
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事:侍奉,服侍。
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二的成语、带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