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兔的成语
带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0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兔起凫举 | 凫:野鸭。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 |
狡兔死,良犬烹 |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 《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
兔死犬饥 |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
兔死狗烹 | 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犬兔之争 | 比喻毫无意义的争斗。 |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东兔西乌 |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
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
燕麦兔葵 | 形容景象荒凉。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燕麦兔葵,奚取刘郎之咏;天街内库,徒传泰妇之吟。”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 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 烹:煮烧。 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
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
兔走鹘落 | 见“兔起鹘落”。 | 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
坠兔收光 | 坠兔:落月。 月亮落下去了。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 |
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
犬兔俱毙 |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狐兔之悲 |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
得兔忘蹄 |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狮子搏兔 | 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
待兔守株 |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乌飞兔走 |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
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
兔丝燕麦 | 兔丝:菟丝子。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
《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清・黄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 太阳落山,月亮升起。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见兔放鹰 |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
兔起鹘落 | 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
宋・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
见兔顾犬 |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动若脱兔 | 脱兔,指脱逃的兔子。形容人的动作迅速敏捷。又作“动如脱兔”。与“静若处子”义反。形容行动十分敏捷。 | 孙子九地篇:“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狼奔兔脱 | 形容仓皇逃窜。 |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
动如脱兔 | 比喻行动敏捷。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 | 狮子不论与大象或是兔子搏斗,都会用尽全力。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 清・王士慎《分甘余话》:昔亡友叶文敏评余《蜀道集》诗,‘无论长篇短论,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余深愧其言。 |
脱兔之势 | 变化非常迅速的形势。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 唐・陆龟蒙《杂讽》: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兔的成语、带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