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鸡之力 fù jī zhī lì

组合

ABCD式

结构

偏正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基本释义

缚:捆、绑。
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成语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力不能支,绵力薄材(更多...

反义词:

拔山扛鼎,回天之力(更多...

扩展属性

拼音: fù jī zhī lì

注音: ㄈㄨˋ ㄐㄧ ㄓ ㄌㄧˋ

繁体: 縛雞之力

感情: 中性成语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常与手无连用。

例子: 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明・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

正音: “缚”,读作“fù”,不能读作“bó”。

辨形: “缚”,不能写作“搏”。

英语: strength for binding a chicken

例句展示

我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只好吃饭。

你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没有呆在这里的资格!

在所有的感官都衰败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味觉或许是她能够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

让一名英雄变得名副其实,并不是他在拥有力量的时候会助人为乐,而是即使手无缚鸡之力,他也有勇气站出来对抗邪恶。

当一个北方佬骑兵威胁到她们的生活时,为了保护母亲的东西和辛苦得来的食物,斯嘉丽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居然冷静地开枪杀了人。

注解: 缚鸡之力,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fù jī zhī lì)。缚鸡之力意思是:缚:捆、绑。
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出自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常与手无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