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于一炉
基本释义
成语出处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扩展属性
拼音: róng yú yī lú
注音: ㄖㄨㄥˊ ㄩˊ ㄧ ㄌㄨˊ
繁体: 熔於一爐
感情: 褒义成语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子: 他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正音: “一”,读作“yī”,不能读作“yì”。
辨形: “熔”,不能写作“容”。
例句展示
许多家餐厅将寿司与结合东西方风味而“熔于一炉”的菜肴一并推出:对于生活在远离海滨的莫斯科人来说,这可能有风险,但是奇怪的是,像咖喱在英国受到的喜爱一样,寿司在俄罗斯几乎变成了一道国菜。
注解: 熔于一炉,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róng yú yī lú)。熔于一炉意思是: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出自卞之琳《冯文炳选集・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