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
基本释义
一分一厘的钱或极小的事情都要计较。形容非常认真或非常小气。
成语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近反义词
扩展属性
拼音: zī zhū bì jiào
注音: ㄗ ㄓㄨ ㄅㄧˋ ㄐㄧㄠˋ
繁体: 錙銖必較
感情: 贬义成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 1. 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2. 南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3. 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4. 清·张廷玉等《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铢必暇。”5. 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三)》:“然而这里对于教员的薪水,有时是锱铢必较的,离开学校十来天也想扣。”
正音: “锱”,读作“zī”,不能读作“liú”。
辨析: “锱铢必较”与“斤斤计较”有别:“锱铢必较”侧重于形容计较财物;“斤斤计较”不限于形容计较财物。
英语: be alive to one's own interests
例句展示
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整则可谓锱铢必较,胜于他人。
而财政危机或许会迫使两个大党变得一样锱铢必较。
我们过去被看作锱铢必较的开车者,但今天我们是主流的驾车人。
更急迫的问题是,为什么写“锱铢必较”专栏的人,反倒变得不那么节俭了呢?岂非适得其反?
有一个丈夫一直就是一个守财奴,总是同他的妻子锱铢必较,甚至对于家里最小的支出也不例外。
一些家长吐露出如许的疑问,写作重在考察综合本质,不该对错别字锱铢必较,以为这个规则太严、扣分太重。
瑞奇曼是个极其可恶的坏蛋,时常疯狂地大笑。库柏在这里的表演情绪饱满,刻画出了一个家财万贯却锱铢必较的贪婪形象。
拒人于千里之外,就是看到无家可归的人时只注意到他看起来是多么凌乱,并锱铢必较地想着如果他身无分文又为何有一个7-11思乐冰杯。
但是,负责任的财政政策指的是对付大的、长期的问题,首先是医疗成本问题,而不是在短期开支上哗众取宠,锱铢必较,从而使经济遭受损失。
注解:
锱铢必较,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zī zhū bì jiào)。锱铢必较意思是: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一分一厘的钱或极小的事情都要计较。形容非常认真或非常小气。。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