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
基本释义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扩展属性
拼音: bài jūn zhī jiàng
注音: ㄅㄞˋ ㄐㄩㄣ ㄓ ㄐㄧㄤˋ
繁体: 敗軍之將
感情: 中性成语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失败之人。
例子: 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英语: general of a defeated army(general without an army)
例句展示
他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不是败军之将。
只有败军之将和逃兵才能走上这个战场,只有懦夫和逃亡者才能在这里入伍。
司马迁在为他立传时,却将一个败军之将列入《本纪》中并给予帝王的礼遇,使他成为历史上的第一失败的英雄。
注解: 败军之将,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ài jūn zhī jiàng)。败军之将意思是: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失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