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竖为灾 èr shù wéi zāi

组合

ABCD式

结构

主谓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生僻

基本释义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
比喻疾病缠身。

成语出处

春秋・鲁 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二竖为虐(更多...

反义词:

暂无

扩展属性

拼音: èr shù wéi zāi

注音: ㄦˋ ㄕㄨˋ ㄨㄟˊ ㄗㄞ

繁体: 二豎爲災

感情: 贬义成语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

例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2回:“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英语: be taken ill

注解: 二竖为灾,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èr shù wéi zāi)。二竖为灾意思是:竖:小子;二竖:指病魔。
比喻疾病缠身。。出自春秋・鲁 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