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qián bù bā cūn , hòu bù zháo d

结构

复句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生僻

基本释义

巴:靠近。
着:挨着。
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扩展属性

拼音: qián bù bā cūn , hòu bù zháo d

注音: ㄑㄧㄢˊ ㄅㄨˋ ㄅㄚ ㄘㄨㄣ , ㄏㄡˋ ㄅㄨˋ ㄓㄠˊ

繁体: 前不巴村,後不着店

感情: 中性成语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

例子: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往往半路‘抛锚’,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如果修理无效,那简直叫天不应。”

英语: with no village ahead and no inn behind

注解: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qián bù bā cūn , hòu bù zháo d)。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意思是:巴:靠近。
着:挨着。
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