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补过 tuì sī bǔ guò

组合

ABCD式

结构

连动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生僻

基本释义

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
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清夜扪心,扪心自问,反躬自问,抚躬自问(更多...

反义词:

暂无

扩展属性

拼音: tuì sī bǔ guò

注音: ㄊㄨㄟˋ ㄙ ㄅㄨˇ ㄍㄨㄛˋ

繁体: 退思補過

感情: 中性成语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事后反省自己的过错。

例子: 故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庶几无愧于夙夜在公之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注解: 退思补过,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tuì sī bǔ guò)。退思补过意思是: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
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作谓语、宾语;指事后反省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