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而逃
基本释义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扩展属性
拼音: dà bài ér táo
注音: ㄉㄚˋ ㄅㄞˋ ㄦˊ ㄊㄠˊ
繁体: 大敗而逃
感情: 贬义成语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败逃。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1回:“契丹兵大败而逃,由晋军从后追击,俘斩万计。”
歇后语: 曹操下宛城 —— 大败而逃
例句展示
1916年,第六南非步兵团在肯雅出战,抵不住德国的非洲土著兵持刺刀冲杀,大败而逃。
注解: 大败而逃,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dà bài ér táo)。大败而逃意思是: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作谓语、状语;指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