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起
基本释义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扩展属性
拼音: yī hōng ér qǐ
注音: ㄧ ㄏㄨㄥ ㄦˊ ㄑㄧˇ
感情: 贬义成语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例子: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然而也有并不一哄而起的人,当时好象落后,但因为也不一哄而散,后来成为中坚。”
正音: “哄”,读作“hōng”,不能读作“hōng”。
辨形: “哄”,不能写作“轰”。
英语: be brought about in a rush
俄语: зашуметь(всем скопом)
例句展示
我们要认真选择、严格把关,推荐好企业,防止一哄而起。
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当尸体经过的时候,餐馆里桌子上的苍蝇一哄而起蜂拥而上,但过了一会儿又都飞了回去。
汤姆·沃尔夫那种喷漆式的散文体,惊叹号一哄而起,大写字母泛滥成灾,斜体字像是涂了荧光漆,无不表达了60年代的无法无天和乱作一团;
注解: 一哄而起,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hōng ér qǐ)。一哄而起意思是: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