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
基本释义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扩展属性
拼音: wēn róu dūn hòu
注音: ㄨㄣ ㄖㄡˊ ㄉㄨㄣ ㄏㄡˋ
繁体: 溫柔敦厚
感情: 褒义成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要“温柔敦厚”的。(闻一多《诗人的横蛮》)
正音: “敦”,读作“dūn”,不能读作“chūn”。
辨形: “敦”,不能写作“淳”。
英语: gentle and kind
例句展示
感谢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让我们知所宽恕。
自古以来,“温柔敦厚”一直被看作是《诗经》的美学风格。
他旁边有一个温柔敦厚,小个子,年纪五十光景而满面病容的女人。
但是事实上《诗经》中许多作品的美学风格与“温柔敦厚”是相悖反的。
它让我们看到,在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掩映下的温柔敦厚与尊礼重义。
高空礼花 从审美效果看,“比”“兴”两者都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标准。
雅正之旨是“温柔敦厚”诗教的核心,宋词的崇雅倾向正是孔子诗教理论在后代的回声。
沈德潜的诗论以“温柔敦厚”为首,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功用,他在《唐诗别裁集》中十分强调这种儒家诗教。
而事实上,儒家诗教中的温柔敦厚以及对待现实人生的精神,在中国艺术品质中,始终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它不仅承袭了温柔敦厚的抒情传统,而且在创作中补充了新的内容,在抒情的表达方式、情感的多义性以及抒情广度等方面都有所拓展。
受“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温柔敦厚”诗教说的形成、诗歌意境的创造以及形神写照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中和”精神。
注解:
温柔敦厚,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wēn róu dūn hòu)。温柔敦厚意思是: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