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不关心
漠不关心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宾来如归 |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 宋・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 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清・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
问寒问暖 |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 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
仁至义尽 |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 西汉・戴圣《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血肉相连 | 像血和肉一样互相联系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 宋・洪迈《夷坚丁志・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
满腔热枕 | 心里充满热烈真挚的感情。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乐于助人 | 很乐意帮助别人。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
休戚相关 |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
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
关怀备至 | 关心得无微不至。 | 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
宾至如归 | 宾:来宾;客人;至:到;归:回家。 客人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形容旅店、饭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饮食舒适;来客感到满意。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
体贴入微 | 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体贴:细心为别人着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
息息相通 | 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这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的道理?” |
无微不至 | 微:细微;至: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满腔热忱 | 忱:真实的心情。 内心充满了热烈而真诚的感情。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 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
无所不至 | 至:到。 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挂肚牵肠 | 极言牵挂,挂念。 | 《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漠不关心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漠不关心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