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不化 wán gù bù huà

顽固不化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迷途知返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
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浪子回头 浪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回头:回心悔悟。
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悬崖勒马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元・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顽石点头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晋・《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
悔之无及 无及:来不及。
后悔也来不及了。指做事或说话不当;过后才察觉到;但已经无可挽回。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痛自创艾 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洗心革面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
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晋・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改恶从善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脱胎换骨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宋・葛长庚《沁园春・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迷途知反 迷途:迷路;反:反回。
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南史・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革面洗心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大彻大悟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
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元・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顽固不化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顽固不化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