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穷原竟委 | 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咬文嚼字 | 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 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
寻根究底 |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
推本溯源 |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 |
追本穷源 | 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 《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
举一反三 | 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穷源竟委 |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 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切磋琢磨 | 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头。 原指对玉石、象牙等的细加工;现指讨论问题;取长补短。 |
汉・王充《论衡・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
含英咀华 | 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 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
唐・韩愈《进学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
追根溯源 | 同“追本溯源”。 | 晓剑《本市市长无房住》:“其实,若追根溯源,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人卸磨杀驴、扫地出门的恶名。” |
追本溯源 | 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本:根本;溯:追穷;探求)。 比喻追寻根源。 |
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
精益求精 | 精:完美;益:更加。 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格物致知 | 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追根求源 | 同“追本溯源”。 |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
问牛知马 |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
追根究底 | 追求根底。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细。 | 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不求甚解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不求甚解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