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枕戈待旦 |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 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杞人忧天 |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 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
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居安思危 | 居:处在。 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辗转反侧 | 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 |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朝不保夕 |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
朝不虑夕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晋・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危在旦夕 |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
寝食不安 |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
转辗反侧 | 同“辗转反侧”。 | 清・王韬《淞宾琐话・田荔裳》:“闻女转辗反侧,久而不眠。” |
提心吊胆 | 吊:悬着;不塌实。 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厉兵秣马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大敌当前 | 当:面对、正在。 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
兵临城下 | 临:来临。 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
元・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
如芒在背 | 形容极度不安。 |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人人自危 | 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
安不忘危 |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 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
《周易・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人心惶惶 | 惶惶:惊惧不安的样子。 人内心恐惧不安。形容人们心中惊恐不安。 |
宋・楼钥《攻愧集・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乃者水旱连年,人心惶惶。” |
枕戈寝甲 |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
磨刀擦枪 | 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 李晓明《平原枪声》:“红枪会的人个个赤膊卷腿,磨刀擦枪,横眉瞪眼地注视着马英。”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高枕无忧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高枕无忧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