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
循规蹈矩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随心所欲 |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
轻举妄动 | 轻:轻率;妄:胡乱;任意。 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 |
先秦・韩非《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
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
无所不为 | 为:做。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
肆无忌惮 | 肆:放肆;任意而行;忌惮:惧怕;畏惧。 任意妄为;一点顾忌、畏惧也没有。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宋・朱熹注:“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
图为不轨 | 图:图谋;轨:比喻法度。 图谋做不法的事情。 |
《会稽典录》:“休未至,涁欲入宫,图为不轨,召见官会议,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 |
偷香窃玉 | 指美丽的年青女性。比喻男女之间私下的爱情往来。尤指男子在外勾引妇女。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 非:事端。 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离经叛道 |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 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
横行无忌 | 横行:行动蛮横;倚仗暴力干坏事;无忌:肆无忌惮。 仗势无所顾忌地干坏事。 |
《明史・赵南星传》:“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 |
没法没天 |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这样没法没天的!我偏要打这里走。” |
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 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
独出心裁 | 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 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独特新颖。现在泛指独自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来。 |
清・李汝珍《镜花缘》:“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
别开生面 | 别:另外;开:开辟;开创;生面:新的面目。 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
唐・杜甫《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 |
谋图不轨 | 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 | 《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
放浪形骸 |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 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
《晋书・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谋为不轨 |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 《魏书・任城王澄传》:“适得阳平表曰:穆泰谋为不轨,招诱宗室。” |
目无王法 |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
放荡不羁 | 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 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
晋・王隐《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清・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大逆不道 |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 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为非作歹 |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
作奸犯科 | 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 为非作歹;触犯律条。 |
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痴人说梦 | 痴:呆;傻。 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 |
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
恣意妄为 | 任意胡作非为。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吴主皓自改元建制,至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 |
任其自然 | 任:听凭;不管。 指对人、对事听凭他(它)自由发展;不加约束或引导。 |
宋・周密《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耳。” |
偭规越矩 | 偭:违背;越:逾越;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 违反正常的法则。 |
战国・楚 屈原《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落拓不羁 | 落拓:亦作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羁:束缚。 形容人的行为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
清・曾朴《孽海花》:“可是骥东官虽是武夫,性情却完全文士,恃才傲物,落拓不羁。” |
出没无常 | 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 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
宋・王十朋《王忠文公集・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
横行不法 | 指不守法纪,放肆妄为。 |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
磊浪不羁 | 同“磊落不羁”。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季友》:“工诗,性磊浪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 |
倜傥不羁 | 倜傥: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拘束。 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 |
《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
图谋不轨 | 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图:谋;图谋:暗中谋划;轨:法度;准则。 |
晋・陈寿《三国志・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祸及门户。” |
别出机杼 |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
宋・洪迈《容斋诗话》第四卷:“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 |
兴风作浪 |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作:兴起。 |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循规蹈矩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循规蹈矩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