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直口快 xīn zhí kǒu kuài

心直口快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转弯抹角 比喻说话、做事绕弯子;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过。
元・秦简夫《东堂老》:“转湾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旁敲侧击 侧:旁边;击:敲打。
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别有用心 用心:存心;打算。
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宋・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
闪烁其辞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
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含糊其辞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
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贾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赵氏分辨。”
隐约其辞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
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支吾其辞 支吾:言辞不清。
指言语含糊,搪塞应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实情。
叶圣陶《秋》:“她心里固然不舒服,脸上却不好意思发作,便支吾其辞说忘了。”
隐晦曲折 意思含糊晦涩;转弯抹角。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隐晦:不明显;曲折:转弯抹角。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借题发挥 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骨鲠在喉 鲠:鱼骨。
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清・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讳莫如深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
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春秋・穀梁子《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蜜口剑腹 蜜:比喻甘美。
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守口如瓶 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唐・道世《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一语双关 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又含另一个意思)。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皮里阳秋 皮里:内在;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晋人避讳;改“春秋”为“阳秋”;春秋:即春秋笔法。
对人物、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曲意承迎 同“曲意逢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曲意承迎,笑问所来。”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心直口快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心直口快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