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国殃民 huò guó yāng mín

祸国殃民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安邦定国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
定:使安定。
使国家安定、巩固。
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富国安民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保国安民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成仁取义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
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治国安民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
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济世安民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忧国忧民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安邦治国 使国家安定太平。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励精图治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
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元《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降志辱身 降:压抑;减损。
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
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悬壶济世 行医者治病救人谓之 “悬壶济世”。 “济”,渡,犹言救助。 “世”,世间,谓世间百姓。医者济世何以 “悬壶”呢? 《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说,街上有位老翁卖药,总是悬挂一壶在街头。集市散了之后,老翁便跳入壶中,人们都未注意到,而只有费长房在楼上看到了。他感到非常奇怪,便准备了酒肉前去侍奉。 后世据此便称行医为 “悬壶”。旧时民间的走方医,竹竿上或腰间就挂着一个葫芦,这便是所谓 “悬壶”的遗风吧。俗语 “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谓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打算) ,即与“悬壶”一语有关。
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定国安邦 邦:国家。
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祸国殃民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祸国殃民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