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无措
手足无措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慢条斯理 |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
从容不迫 |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 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
不慌不忙 | 不慌张;不忙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 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 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
泰然自若 |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 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神色自若 |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 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
措置裕如 | 措置:安排、料理;裕如:从容不迫的样子。 形容处理事情从容不费力气;又完成得很好。 |
汉・扬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
满不在乎 | 满:全;在乎:在意。 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指挥若定 |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 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镇定自若 |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手足无措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手足无措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