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持之以恒 |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宋・楼钥《攻愧集・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坚持不懈 | 懈:放松。 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
《清史稿・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寻根究底 |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
推本溯源 |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 |
追本穷源 | 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 《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1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
追根究底 | 追求根底。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细。 | 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 |
举一反三 | 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永无止境 | 止境:尽头。 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
茅盾《秦岭之夜》:“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 |
滴水穿石 |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耳熟能详 |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滴水石穿 | 参见[滴水穿石]。 | |
切磋琢磨 | 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头。 原指对玉石、象牙等的细加工;现指讨论问题;取长补短。 |
汉・王充《论衡・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
登堂入室 | 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 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
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
追本溯源 | 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本:根本;溯:追穷;探求)。 比喻追寻根源。 |
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
打破沙锅问到底 | 问:同“璺”谐音;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 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
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 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打破沙锅璺到底 | 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 比喻追根究底。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 |
追根求源 | 同“追本溯源”。 |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
溯本求源 | 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 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
暴饮暴食 | 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 | 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
刨根问底 |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
铁杵磨针 |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
冰清玉洁 | 清:清澈;洁:洁白。 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
西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浅尝辄止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浅尝辄止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