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废寝忘食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焚膏继晷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
)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旰食宵衣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南朝・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夜以继日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
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日旰不食 同“日旰忘食”。 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忘餐废寝 见“忘寝废食”。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孳孳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闻鸡起舞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兢兢业业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
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诗经・大雅・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凿壁偷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忘寝废食 寝:睡觉。
废:废止,停止。
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专心致志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起居无时 起居:作息,日常生活。
形容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枵腹从公 饿着肚子办公事。形容一心为公;勤奋工作。枵:空虚;从公:从事公务。
清・李宝嘉《活地狱》:“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不分昼夜 不论白天或晚上,表示动作的持续进行。
夙夜在公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调和鼎鼐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
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废寝忘食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