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图强
奋发图强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
奋发有为 |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 《元史・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
发奋图强 |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艰苦奋斗 |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
埋头苦干 |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 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
奋发向上 |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
卧薪尝胆 | 薪:柴草。 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蹈厉奋发 | 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 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
奋发蹈厉 | 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 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 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
励精图治 |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 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元《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
力争上游 | 上游:江河的源头。 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
清・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
中流击楫 | 击:敲打;楫:浆。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奋勇前进 | 奋:发扬。 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
尝胆卧薪 |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刺股悬梁 | 刺股:用锥子扎大腿;悬梁:以绳系头;悬屋梁上。 用锥子刺大腿;把头发拴在房梁上。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第363卷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发奋有为 |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奋发图强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