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光明正大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光明磊落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
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襟怀坦白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清・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胸无城府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城市和官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
元《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
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明堂正道 犹明公正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他,才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给他做了屋里人。”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
为国家牺牲生命。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公而忘私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明人不做暗事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舍生取义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仰不愧天 仰:抬头;愧:惭愧。
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堂堂正正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先秦・孙武《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名正言顺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
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大公至正 至:最;正:公正。
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舍身求法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
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杀身成仁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正大光明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
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大公无私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清・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大大方方 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
在知情人面前不说谎话。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说假。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光明正大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