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不成军 kuì bù chéng jūn

溃不成军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节节败退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人仰马翻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瓦解土崩 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东汉・班固《汉书・邹阳传》:“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
如鸟兽散 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 东汉・班固《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
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一败如水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弃甲曳兵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
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头破血流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唐・吕道生《定命录・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望风披靡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落花流水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一败涂地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土崩瓦解 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东汉・班固《秦纪论》:“秦之积弱,天下土崩瓦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溃不成军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