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 shě shēn qǔ yì

舍生取义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
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成仁取义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
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舍身求法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
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视死如归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大公至正 至:最;正:公正。
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释生取义 犹言舍生取义。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杀身成仁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从容就义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以身许国 许:预先答应给与。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南史・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
为国家牺牲生命。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公而忘私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大公无私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清・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舍身取义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视死若归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取义成仁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捐身徇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舍生取义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