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提心吊胆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担惊受怕 惊:惊恐。
担受惊恐、害怕。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心惊胆战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亡魂丧胆 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 明・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闻风丧胆 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
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丧魂落魄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心乱如麻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宋・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忧心忡忡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
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
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心惊胆落 同“心惊胆战”。 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临深履薄 履:践;踏。
面临深渊;脚踩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唯恐稍一不慎就出问题。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悬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使为娘的悬心吊胆,废寝忘食。”
坐卧不安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坛经・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元・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惊惶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
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提心在口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人人自危 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不寒而栗 寒:寒冷;栗:发抖。
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人心惶惶 惶惶:惊惧不安的样子。
人内心恐惧不安。形容人们心中惊恐不安。
宋・楼钥《攻愧集・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乃者水旱连年,人心惶惶。”
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提心吊胆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