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学富五车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博大精深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明・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博学多才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
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见多识广 识:知道。
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才高八斗 才:文才。
形容人文才很高。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满腹珠玑 形容人富于文才。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博闻强记 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宋・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元《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博览群书 览:观看;阅读。
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殚见洽闻 殚:尽,完全;洽:广博。
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八斗之才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
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唐・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引申为尽;通;卷:书籍的册数或篇章。
刻苦而认真地学习;翻破了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
指学识渊博的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著作等身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
形容著作十分丰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智周万物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文思泉涌
学业有成 学业:学问。
学问有所成就。
明・陶宗仪《辍耕录・孝感》:“虽夫人喜溢于中,不自知其然而然,亦先生学业有成所致与?”
一字不识 一个字也不认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学富五车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