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坐立不安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局促不安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
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坐卧不宁 同“坐卧不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
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坐不安席 席:坐席。
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坐卧不安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坛经・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晋书・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芒刺在背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
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担惊受怕 惊:惊恐。
担受惊恐、害怕。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热锅上蚂蚁 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
踧踖不安 恭敬而忐忑不安。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8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请诊。”
心绪不宁 宁:安宁,安定。
焦急不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
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宋・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搔首踟蹰 搔首:用手挠头。
踟蹰:来回走动。
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心烦意燥 心烦:心情烦躁;意燥:思想杂乱。
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焦躁不安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坐立不安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