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 dōng shī xiào pín

东施效颦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
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生搬硬套 生:生硬。
指不从实际出发;生硬地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
《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故作姿态 指假装具有艺术效果的姿势或假装的模样。 王朔《永失我爱》:“‘我就喜欢你这样。’我冲她背影嚷,‘不怕说实话,就怕故作姿态。’”
装腔作势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明・西湖居士《郁轮袍・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装模作样 故意装样子作姿态。形容做作;不自然。 元・无名氏《冻苏秦》:“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冷酒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
惺惺作态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亦步亦趋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
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
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里丑捧心 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庄周《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画虎类犬 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唐・刘知幾《史通・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优孟衣冠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明・郑仲夔《耳新・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效颦学步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明李贽《答耿司寇书》:“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铁,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
班门弄斧 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东施效颦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