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胆战
心惊胆战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六神无主 |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
大惊失色 | 色:神色。 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心惊胆寒 | 同“心惊胆战”。 |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
心惊胆落 | 同“心惊胆战”。 | 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
魂不附体 | 魂:灵魂;魂魄。 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
闻风丧胆 | 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 |
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
胆战心惊 | 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
元・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心惊肉跳 |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
元・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提心吊胆 | 吊:悬着;不塌实。 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丧魂失魄 |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 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
惊恐万状 | 万状:各种样子。 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
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担惊受怕 | 惊:惊恐。 担受惊恐、害怕。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
胆寒发竖 | 形容恐怖之极。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
魂飞魄散 |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
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神不守舍 |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 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心惊胆战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