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 jiàn yì yǒng wéi

见义勇为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急公好义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
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清・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挺身而出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扶危济困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
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明・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
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侠肝义胆 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蒲柳人家・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无私无畏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
临危不惧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
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打抱不平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
辞:推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济困扶危 济:接济;扶:扶助。
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元・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拔刀相助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疾恶如仇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嫉恶如仇 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
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见义勇为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