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口是心非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阳奉阴违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言不由衷 由:从;衷:内心。
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老奸巨滑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居心不良 居心:存心;良:善。
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口不应心 应:符合。
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心口不一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言行相诡 诡:违反,违背。
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旧唐书・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心谤腹非 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口是心非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