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
狼狈为奸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同流合污 |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 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宋・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
拉拉扯扯 | 原指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推拉动作。比喻不干脆;不痛快。现在常用来形容拉私人关系的不正之风。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还这么涎皮赖脸的。’” |
串通一气 | 串通:互相勾结。 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
沆瀣一气 | 沆瀣:夜间的水气。 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
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党同伐异 |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
表里为奸 |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 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
明・沈德符《野获编・言事・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 |
朋比为奸 | 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 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
宋・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
臭味相投 | 坏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劣习气的人很合得来。 | 宋・牟献《木兰花慢》:“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 |
一丘之貉 | 丘:土山。 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 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同恶相济 |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 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
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
猫鼠同眠 |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 北宋《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官官相护 | 官吏相互包庇。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如今就是闹破了,也是官官相护的,不过认个承审不实,革职处分罢咧。” |
狐朋狗友 | 将狐狗引为朋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
党豺为虐 | 党:结成团伙;豺:一种凶恶的野兽,常比喻凶残的人。 虐:残暴。 与凶残的人结成团伙做残害人的勾当。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狼狈为奸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