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待毙
束手待毙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束手无策 | 策:办法。 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宋・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
束手就擒 | 束:捆;绑;就:接受。 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
元《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 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先秦・管仲《管子・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
听天由命 |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这是一种宿命论思想。听:任凭;由:顺随。 |
清・无名氏《说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 |
山穷水尽 |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
日暮穷途 | 参见“日暮途穷”。 | 唐・钱起《七盘岭阻寇・闻李端公先到南楚》:“日暮穷途泪满襟,云天南望羡飞禽。” |
自投罗网 | 比喻自己进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当。 | 三国・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
引颈受戮 | 引:伸长;拉长;戮:杀。 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
敛手待毙 | 犹言束手待毙。 |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一筹莫展 |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
元《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
小手小脚 |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 | 峻青《海啸》第四章:“你喝起酒来,却小手小脚的。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称吧!” |
计无所出 | 计:计策,办法。 想不出什么办法。 |
《晋书・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
束手待死 | 同“束手待毙”。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
束手就殪 | 同“束手待毙”。 | 《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
手足无措 | 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束手就毙 | 同“束手待毙”。 |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束手待毙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