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
理直气壮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义正辞严 | 义:道理;辞:言辞。 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言之成理 |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 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
先秦・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问心无愧 | 愧:惭愧。 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
仗义执言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 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义正词严 | 义:道理。 词:言辞。 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振振有词 |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
名正言顺 |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 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据理力争 | 据:依据;按照。 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
北齐 魏收《魏书・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理直气壮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