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 shì sǐ rú guī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万死不辞 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
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成仁取义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
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大义凛然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清・顾炎武《日知录・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舍生忘死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临危不惧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
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齿剑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 《晋书・列女传论》:“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视死若归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不屈不挠 屈、挠:弯曲。
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杀身成仁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宁死不屈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
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明・赵弼《效颦集・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舍身取义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英勇顽强 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毛泽东《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视死如归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