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 mǐ mǐ zhī yīn

靡靡之音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濮上之音 濮上:古地名。
靡靡之音。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亡国之声 指淫靡的音乐。 《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靡靡之声 同“靡靡之音”。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靡靡之音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