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三人成虎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众口铄金 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
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道听途说 道、途:路。
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清・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谬种流传 谬:错误、差错;引申为走了样的;不正确的;种:种子。
比喻荒谬错误的东西(言论、学风流派等)一代代流传下去。
明・汤显祖《答门人邓君迁书》:“第时课穿杂,谬种流传,纵浚发于慧心,或取惊于拙目。”
无中生有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先秦・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三告投杼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曾参杀人 比喻流言可畏。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三人成市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挠椎。”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
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讹以滋讹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三人成虎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