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道破 yī yǔ dào pò

一语道破的反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
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轻描淡写 原意是绘画时用浅淡颜色轻轻描绘。形容说话或作文章时对重要的地方淡淡带过。也比喻做事不费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这个头陀,尤其凶横异常,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
言之无物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
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清・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言外之意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
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离题万里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
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支吾其词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不痛不痒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浮光掠影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
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不着边际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
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画龙点睛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一语破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唐・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一语道破的反义词、对立词、相反词以及一语道破的反义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