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本末倒置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轻重倒置 置:放;摆。
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
宋・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倒果为因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舍本求末 舍:舍弃;求:追求。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关尹子・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剖腹藏珠 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捐本逐末 捐:抛弃;逐:追逐。
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北史・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
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
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晋书・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倒行逆施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
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舍本逐末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喧宾夺主 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喧:声音大;宾:客人;夺:压倒;超过。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喧宾夺主。”
贵冠履轻头足 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是非颠倒 是:对;非:错。
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本末倒置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