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不知所措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手足无措 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惊惶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
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心慌意乱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张慌失措 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茫然失措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元《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惊魂未定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
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心中无数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蒋和森《风萧萧・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罔知所措 罔:不。
知:知道。
措:安置、处置。
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
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束手无策 策:办法。
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宋・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无所适从 适:往;从:听从;跟从。
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宋・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胸中无数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不知所可 可:合宜,好。
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靡知所措 靡:无、不。
措:处理。
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蒙在鼓里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不知所措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