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旗鼓
大张旗鼓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声势浩大 | 浩:广大。 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
大张声势 |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 元《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
浩浩荡荡 |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 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
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一场。” |
如火如荼 | 荼:音图。 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
重振旗鼓 | 见“重整旗鼓”。 | 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侬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 |
雷厉风行 |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 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
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
扬铃打鼓 | 比喻大声张扬。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
东山再起 |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 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
大刀阔斧 |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
卷土重来 |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
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令行禁止 | 令:命令。 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 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
《逸周书・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
死灰复燃 |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
大动干戈 |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 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
雷霆万钧 |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 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大肆宣传 | 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 张平《抉择》:“他以前也看过这一类的报道,好像还有什么报纸和电视把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大肆宣传。”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大张旗鼓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