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武扬威
耀武扬威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张牙舞爪 |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 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
飞扬跋扈 |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 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 |
《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作威作福 | 作威:横行霸道;作福:奢侈享乐。 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现形容耀武扬威;横行霸道。 |
《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
出言不逊 |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 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
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 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
顾盼自雄 | 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 《宋书・范晔传》:“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 |
横行霸道 |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 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
为非作歹 |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
眉飞色舞 | 色:脸色;表情。 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
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趾高气扬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高视阔步 |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 汉魏 刘桢《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
扬威曜武 |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
不可一世 | 可:许可;赞成。 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
扬武耀威 | 见“扬威曜武”。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清・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耀武扬威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