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见异思迁 |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 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朝三暮四 |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 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
二意三心 |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
二三其德 | 二三:不专一。 形容三心二意。 |
《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唐・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
喜新厌旧 | 厌:厌恶。 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
离心离德 | 心:思想;德:信念。 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
《尚书・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心猿意马 |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
心神不定 | 定:安定。 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
犹豫不决 | 犹豫:迟疑。 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
筑室道谋 | 自己造房子;却跟过路的人商量。比喻作事没有主见。道:道路;谋:咨询;商量。 |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
心神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1卷:“唯荒诞是务,不接宾友,恶见于人,时多恚怒,心神恍惚。” |
一曝十寒 | 曝: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一暴十寒 |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优柔寡断 |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 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
先秦・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心不在焉 |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意马心猿 |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宋・朱翌《睡轩》:“意马心猿不用忙,睡乡深处解行装。” |
朝秦暮楚 | 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 明・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三翻四复 |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 |
东张西望 |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西晋・陈寿《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
始乱终弃 | 乱:淫乱,玩弄。 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 |
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 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三心二意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